巴黎残奥会轮椅篮球选手们的壮丽征程
2024年巴黎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,为全球残疾人体育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。其中,轮椅篮球项目是残奥会的标志性项目之一,吸引了全球顶尖的轮椅篮球选手参赛。
轮椅篮球项目历史悠久,从在罗马举行的第一届残奥会亮相后,就一直是残奥会的常驻项目。 小朱说,很多人在网上看到他灵活打球的视频,会感叹“这跟普通人有什么区别”,而每每得到这样的“认证”,他都会觉得很开心。
巴黎残奥会轮椅篮球选手的选拔标准
参加巴黎残奥会轮椅篮球比赛的选手须具备以下几点基本条件:
- 年龄在15岁以上
- 拥有世界残疾人篮球联合会(IWBF)认证的残疾证书
- 符合IWBF的选拔标准
轮椅篮球与普通篮球的场地大小、篮筐高度以及计分方式都完全相同,区别就是要使用专用的竞赛轮椅。 比赛过程中,运动员不允许臀部离开轮椅座位,或者将脚触及地面做支撑。 每名运动员都有自己的医学分级分,从1.0分到4.5分共分为八个等级。 分值越高,表明运动员在场上的运动能力越强,每支球队在场上比赛的5名运动员,医学分总分不能超过14分。 巴黎残奥会将于8月28日开幕,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派出284名运动员,参加19个大项,302个小项的角逐。
上一届东京残奥会我们留有一个小小的遗憾(银牌),所以这一次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,期待可以登上最高的领奖台。 朱运锋:特别是把篮球投进框里的那种感觉,有个“唰”一下那种声音。 我觉得这个声音对于每一个打篮球的爱好者来说,都是非常动听的声音。
未来,他也会继续在篮球场上驰骋,把这束光传递给更多人。 3岁时,一场车祸让秦旭磊失去了整个下肢,他只能靠双手撑地挪移走路。 但生性好动的他并没有放弃希望,到了上学的年纪,在家人的帮助下,他进入普通学校读书,也是在那里,他接触到了篮球这项运动。 中国男子轮椅篮球队队员 秦旭磊:我觉得现在国家给了很好的条件,足以支撑去追求梦想。 所以我觉得如果选择轮椅篮球的话,可以毫无保留,100%尽全力去为梦想努力。
巴黎残奥会轮椅篮球选手的训练生活
巴黎残奥会轮椅篮球选手们的训练生活非常辛苦。他们需要每天进行多小时的训练,包括体能训练、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。
我们队伍由12个人组成,我们来自全国各地,其中最小的运动员是张美美,她今年21岁,在队伍里担任小前锋一职。 巴黎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女子轮椅篮球队运动员 代佳梦:大家好,我叫代佳梦,今年29岁。 巴黎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女子轮椅篮球队教练 陈琦:轮椅篮球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锻炼的项目。 既可以享受篮球带给我们的快乐,也可以分享我们彼此生活的经历,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交途径。 即将开始的巴黎残奥会小朱很期待,他尤其关注轮椅篮球运动员们的表现。 他说,篮球就像是照进他生命里的光,曾经陪伴他度过了灰暗的日子,找到了人生方向。
朱运锋:有勇气站在球场上,也就有勇气面对生活上的种种困难,勇敢克服它们。 我肯定会坚持打篮球,就算我老了坐在轮椅上,我觉得能坐在轮椅上投两个篮,也是很幸福的事情。 2023年,小朱还参加了菲律宾马尼拉男篮世界杯的中场秀表演,与篮球明星同台,推广篮球项目。 如今,已慢慢在篮球圈里小有名气的他,还会经常分享自己打篮球的视频。 三岁时,因为一场车祸,他失去了右腿,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运动的热爱。 六年级的时候,他接触到了篮球,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项运动。
选手们通常需要在早上8点开始训练,进行体能训练,接着进行技术训练,最后进行战术训练。他们需要遵守严格的训练计划,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。
巴黎残奥会轮椅篮球选手们的训练生活不仅需要刻苦努力,还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。他们需要放弃正常的生活,投入到训练中,为了梦想的实现。
在冬残奥会的舞台上,小朱的最好成绩是越野滑雪男子短距离(坐姿)项目中的第八名,这是江西运动员在冬残奥会上的历史最好成绩。 而在练习冬季项目时,小朱也没有放下对篮球的喜爱,一有时间,他还是会到篮球场上酣畅淋漓一番。 冬残奥会之后,小朱选择了退役,回到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。 我们的训练和健全运动员最大的区别就是要在轮椅上完成所有动作。 轮椅篮球项目上的转车、刹车频率特别高,而且都是在瞬间完成的,所以轮椅是没有制动装置的,球场上即停即走全靠两只手。
巴黎残奥会轮椅篮球选手的精神力量
巴黎残奥会轮椅篮球选手们的精神力量是他们成功的关键。他们需要拥有顽强的意志,战胜生命中的困难和挫折。
他们需要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的能力,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梦想。这种精神力量使他们能够战胜生命中的挑战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巴黎残奥会轮椅篮球选手们的精神力量也激励了更多的人,他们的故事激励了许多残疾人,鼓励他们不放弃自己的梦想。